首页高校动态 → 正文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系列解读

[日期:2021-12-22] 来源:人民网  作者: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持续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系列文章整理以供参考。


(一)教育评价改革,关键在落实

顾明远《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1日第12 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改革教育评价制度,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事关年轻一代的成长,事关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此,《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的改革做了顶层设计。最重要一点是,突出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总体方案》将“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作为重点任务,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强调各级党委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在“组织实施”部分再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教育评价改革的组织领导。这有利于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总体方案》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导向性、针对性、系统性、可操作性。文件强调立德树人,强调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着眼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文件针对不同对象、各个学段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总体方案》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教师的评价都提出了不同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价老师、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导向和做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突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实绩,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增强试题开放性。推进高等学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

《总体方案》强调,全社会都要参与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因此,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不仅学校要改革,家庭教育也要改革,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重视人格的培养。同时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参与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总体方案》一个很值得称道的亮点是,强调社会用人评价制度的改革,通过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促进平等就业、树立教育自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保障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要求和举措都非常具体,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体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全社会都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用人观,全面正确地认识教育评价的性质和功能,不断探索,认真落实,使教育评价促进教育的发展,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二)吹响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

杜玉波《 人民日报 》( 2020年10月22日 第 12 版)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关乎教育发展方向,关乎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关乎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

具有突出的时代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涉及多重因素、不同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总体方案》针对教育评价的突出问题作出精准设计,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着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和做法,对学校不再简单以升学率来评价,对教师不再简单以考分排名来评价,对学生不再简单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用人不再简单“唯名校”“唯学历”是举。

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关键主体,分类设计,充分考虑不同教育领域、不同学段、不同对象的特点,提出相关改革思路、措施和实施路径。紧扣举措落实落地作出统筹设计,坚持长远结合、稳步推进,提出“两步走”的改革目标,同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类学校要狠抓落实、加强专业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等,努力做到上下结合、左右结合、内外结合,确保改革形成合力。《总体方案》这些政策设计体现了攻坚克难的决心,做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具有突出的时代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主线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总体方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

在学校评价上,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在教师评价上,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等的首要要求,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在学生评价上,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这些举措都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任务要求,有利于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形成。

形成破立结合、全面发力的举措

“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严重违背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总体方案》紧扣破除“五唯”,妥善处理“破”与“立”的辩证关系,形成一整套破立结合、全面发力的改革举措。

比如,破除“唯升学”,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破除“唯帽子”,不得把人才称号作为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体现的是改进结果评价,扭转功利导向。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等,体现的是强化过程评价,尊重客观规律。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在对省级政府评价上,既评估最终结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在学生评价上,要求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体现的是探索增值评价,挖掘发展潜能。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等,体现的是健全综合评价,力避片面倾向。4个评价有机统一,构成一个整体,形成全新的评价理念和方法,系统构建起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一次重大制度突破和体制创新,充分彰显了中国智慧,展现了中国自信。相信《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必将显著提升我国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迈出有力步伐。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

 

(三)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遵循

中国教育新闻网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障。没有或缺乏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和体系,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改革的发展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迷失方向,更为严重的是还可能与教育的目标、方向、任务背道而驰,甚至危害教育的改革发展,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指明了教育评价的方向,是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任务、指导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根本遵循,对于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评价事关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落实,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国教育评价中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唯分数”评价学生,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分数第一,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能力素质等发展成长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脱离了教育的育人本质。“唯升学”评价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教育政绩的具体体现,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唯文凭”评价人才,忽视了人的品性、能力和素质,不利于鼓励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唯论文”评价教师,把论文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发展晋升的核心指标,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唯帽子”评价学科,把“帽子”作为评价人才和学科的重要指标,忽视了学科建设的本质、职责、使命和作用,不利于推进人才称号和学科建设回归学术性的本质。

学习贯彻落实好《总体方案》精神,必须破立并举,提高改革实效,把握和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核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贯彻落实《总体方案》精神,必须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立足我国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二,转变教育思想理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科学的教育评价观,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健康成长为根本,立足教育实践、面向未来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改变单一化、工具化、功利化的教育评价方式,改变传统教育评价过分注重选拔与甄别的倾向,使教育评价回归教育的本真,更多地体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健康成长、人才的培育培养,从注重“知识评价”向“能力素养评价”拓展、从注重“分数结果评价”向“全过程评价”转变、从注重“单向度评价”向“多向度多元综合评价”提升,推动多维度、全过程、立体式、综合性评价。

第三,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杜绝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对于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列出了重点任务: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也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首次出现这样的提法。传统教育评价以结果为唯一依据,强调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的关键作用,这就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这正是《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的出发点。增值评价关注学生进步的增幅,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拓展了教育教学评价的渠道。综合评价是针对学生、教师或学校建立测评指标体系,对评价对象进行系统、全面和完整的综合评判。遵循教育规律,就是要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

第四,树立科学的人才评价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科学成才观念,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单一评价倾向,以激发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评价导向。面向每一个孩子,建立多元人才评价标准,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注重过程评价,综合运用考试测验、表现性评价等多样化评价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全人格成长、全要素健康成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张扬学生特色特长。完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鼓励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

第五,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在学生评价方面,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单一评价倾向。在教师评价方面,扭转“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单一评价倾向。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深化教师评价制度改革,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建立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不得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教师,加快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